组内新闻

当前位置: 首页- 新闻中心- 组内新闻- 正文

团队最新硅碳阳极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上

发布时间 : 2025-03-17      点击量:

        2月20日,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《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》(中科院一区)上发表了题为“Novel strategies for constructing highly efficient silicon/carbon anodes: Chemical prelithiation and electrolyte post-treatment”的研究文章。研究生胡丹担任第一作者,刘建文教授和张燕青老师共同担任通讯作者。该研究标志着团队在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。

本研究聚焦于解决硅/碳(Si/C)阳极材料初始库仑效率(ICE)低这一关键问题,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——结合化学预锂化与电解液后处理策略。化学预锂化作为一种有效手段,能够补偿因固体电解质界面(SEI)形成而损失的活性锂,从而显著提升Si/C阳极的ICE。研究结果显示,样品表面形成了一层人造的SEI膜,该膜不仅富含适量的氟化锂,还含有大量的草酸锂和磷化锂。氟化锂和草酸锂的组合确保了SEI膜的稳定性,而磷化锂与氟化锂的协同作用则极大地改善了锂离子的传输动力学。

得益于这一创新策略,样品的ICE高达92.50%,在0.5A/g的电流密度下经过100次循环后,其容量几乎无衰减。在1A/g的电流密度下经过近500次循环后,其容量仍能保持在约270mAh/g左右,展现出优异的容量保持率(97.8%),明显优于未经处理的Si/C阳极材料。

本研究不仅为构建具有稳定结构和高锂离子动力学传输特性的SEI膜提供了新的思路,也为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研发开辟了新的方向。未来,这一创新策略有望推动锂离子电池性能的进一步提升,为电动汽车、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


上一条:团队受邀参加2025年首场留学回国人才创业路演活动

下一条:团队最新电池回收成果发表在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上